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规上工业增加值近40% 厦门持续推动工业产业向“新”发力、逐“智”前行

  人民网厦门10月30日电 (余乃鎏、陈博)率先从噪声识别切入预测性维护与工业AI,一家新兴的AI企业正深耕行业加“数”前进,致力于以AI赋能新型工业化;通过智改数转,一家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在成为“全球继电器行业领军企业”后再启新程,致力打造“一流的元器件和电气装备制造企业”……

  10月28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为期两天的“央媒话厦门”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当天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集美区,深入企业、工厂车间,实地体验、切身感受厦门工业公司如何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上闯出新路,了解厦门工信部门等通过推动创新驱动产业体系提档升级的举措和成效。

  在厦门软件园三期,落户于此、创业9年的硕橙(厦门)科技在闯出的新赛道上渐入佳境。这家国内首批将垂直大模型应用于工业智能运维、安全监测、质量检验等领域的AI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福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前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逾60%。

  在企业展厅,采访团了解这家企业未来的发展历程、盼橙生态体系价值以及企业如何通过AI技术赋能从工业到城市的安全保障、效率提升等。据悉,这家厦门AI和互联网领域代表性企业,长期深耕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坚持从硬件、软件到AI算法的自主研发”,为钢铁冶金、石油化学工业、风电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预测性维护、动环安全检测、产品生产质检、数据挖掘与治理等解决方案。

  期间,企业相关负责人重点讲解了与电子元器件工厂的质检合作,以及与厦门市政、路桥等企业的城市生命线合作的“关键能力”——通过实时预警设备与环境异常,精准预判机器设备故障,指导智能运维与决策,以此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延长设备寿命、保障生产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产品团队根据现场制定解决方案,实施团队现场安装硬件和软件产品,实现对场景的勘测和数据采集,一旦设备、管道等出现损坏点、磨损点或故障,软件产品将及时提示有关部门、相应人员去现场做维修或预防,让设备、管道等保持健康运作时的状态。”硕橙(厦门)科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企业专注融合全感知智能硬件、AI算法与多模态数字基座赋能工业智能运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数字孪生、城市生命线等多个数字化经济领域。其中在厦门,主要热情参加建设“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产品目前已应用在供水、排水、燃气、桥梁、隧道、管廊等约10个板块,通过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检测,助力保证民生安全及水弹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等。

  而在集美侨英街道,至今走过41年的宏发电声公司,则是厦门传统工业制造企业智转数改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采访团参访时了解到,该企业自2017年以来已成为全世界继电器行业营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近年来,利用在继电器领域深厚的产业技术沉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正向上下游精密零件、工业机器人、中低压电器、成套设备、自动化设备等类别进军,加快打造特色的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优势;去年,企业提出坚守发扬宏发特色,全方面实施“75+”战略,致力“打造一流的元器件和电气装备制造企业”;今年,其德国工厂开业,首度“出海”的宏发自主研制全自动产线成功下线年的发展目标,希望企业能健康顺利发展,到‘十五五’规划末期年产值规模超过300亿元,2040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宏发电声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达此目标,企业除已提出“小巨人”战略、实施“扩大门类”战略,加快以新产业布局促发展外,还强化智转数改,将坚持持续高质量的大规模投入,建立起强大的模具和零部件生产能力,以及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并不断厚植自主可控、质量+效率双核心等供应链基础,加快打造“模具-零部件-设备制造-自动化装配”等自主配套全产业链。

  其实,上述两家企业的发展成效,也是近年来厦门市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现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明显地增强的一个缩影。

  “人工智能能够理解为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个动力源。”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发展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特别是“十四五”以来,该市全力发展“4+4+6”现代产业体系,将AI作为“4+4+6”产业体系的一个创新引擎,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专班并实体化运作,通过完善一套政策扶持体系、形成一个场景对接机制、构建一个公共支撑体系、夯实一个算力和数据底座等举措,“全市一盘棋”推动AI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继而赋能新型工业化并取得良好成效。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厦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工业税收占比从27.4%提高到34.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7%。其中,该市电子信息领域实现“芯屏器核”全方位布局,率先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全球百强城市第49位;平板显示产业总实力全国第6;机械装备领域,形成电力装备、航空维修等特色优势,建成全国最大中高端中低压开关柜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生物医药与新材料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速超30%,今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亿;AI在“看听说”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低空经济、未来网络等一批新兴赛道也在加快集聚。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和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推动产业向‘新’发力,逐‘智’前行。”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十四五”以来,厦门坚持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牵引,以创新平台为支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全链条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长4.7%,实现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布局建设12个制造业中试平台,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提升1.5个百分点,有效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最后一公里”;建立从创新型到专精特新再到“小巨人”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这一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8%,成为厦门市产业创新升级的主力军和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动力源”;工信部门推出“创新服务能力”“企业创新需求”和“服务对接”三张清单,保证服务精准直达,成果落地落实,全力优化创新要素保障。

  此外,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今年工信部门还会同财政部门推出技术创新基金政策升级版,将优质创新企业研发贷款支持比例从50%提高到70%,融资成本最低可降至1%;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累计支持超7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培育省级产业领军团队11个,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推动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