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x爱游戏手机登录

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 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近三成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8%、16.3%,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激发自主创新活力与产业升级动力,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近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订单增长、技术突破、业绩向好的捷报频传。同时,行业人士也提到,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各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在重载工业机器人领域仍需突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新产业新产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拓展。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8%、16.3%、8.6%;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98.0%。

  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快速地增长,成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的直接体现。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梳理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至少22家企业成立业务涉及工业机器人的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子公司,新成立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数量超24家。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订单量大幅度增长,相关企业正积极通过技术合作与场景拓展构建竞争优势,推动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公司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其中,电子制造应用的机器人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50%、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应用的机器人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40%。

  埃夫特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重大突破,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获得批量订单。其中,埃夫特大负载焊装机器人首次在白车身焊装产线上成功应用了铝点焊工艺、辊边工艺,体现了公司产品能力的提升。目前,埃夫特已经与比亚迪、长安、广汽、理想、小鹏、赛力斯等十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展开了深入合作。

  新时达表示,公司工业机器人相关这类的产品出货量在一季度同比增加25.7%,二季度同比增加52.4%;2025年上半年,公司相继发布了高速版SCARA、洁净版SCARA机器人,在3C电子、半导体、数码锂电、仓储物流等通用工业领域取得增长。

  在作为新时达重要战略业务的半导体机器人领域,经过三年的持续投入,公司成功打造了半导体晶圆传输机器人产品矩阵,产品能覆盖热处理、清洗、刻蚀、薄膜等前/后道半导体工艺制程并已批量应用于生产模拟芯片、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LED芯片等前道晶圆厂(FAB)。上半年,新时达在该领域客户数量实现同比增长,成功获得国内头部半导体工艺设备商批量订单。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非常明显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企业业绩也显著提升。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4.9%;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一直在优化创新,机器人应用场景更丰富,走俏国际市场。

  埃斯顿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在全世界内设立75个服务网点,海外业务收入达7.49亿元。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业务,通过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加大对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开拓,并抓住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商等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机会,加快高价值产品出海。

  产业链上,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及下游精密结构件生产企业震裕科技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132%-143.6%。

  3D视觉感知产品企业奥比中光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03.50%。公司表示,受益于上游3D视觉感知产业链的持续完善与下游应用场景的加速拓展,公司各类型机器人等业务领域均实现较快增长。作为真实空间物理世界的数字化重现及各类型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链路中的首要环节,公司的3D视觉感知技术能够助力AI端侧硬件加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进程。

  行业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各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存在差异。

  根据《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白皮书》,按机械结构和功能分类,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机器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四类。其中,协作机器人已成为未来数年内增长最为确定的机器人分支。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传统协作机器人以搬运为主,主要介入非核心生产环节。而2023年起,一批国产品牌加快协作机器人升级,推出可用于组装、焊接、码垛等复杂工业工艺的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目前,工艺型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已超越搬运型协作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展也为协作机器人持续增长带来动力。

  六轴机器人方面,当前国产轻载机器人已实现全球布局,且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业内人士也表示,国产高价值大负载机器人在全球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虽然许多初创机器人企业多聚焦于毛利率高、技术门槛相比来说较低的协作机器人领域,但想要推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必须实现重载工业机器人的突破。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