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木材市场,位于朝阳区和通州区交界的东坝木材市场搬迁了,据说,搬到了离北京100多公里外的天津宁河,要买一块木头,我一时六神无主。顺理成章地,木头这种原材料也得上淘宝了。可一上淘宝我就惊了,怎么,实木木材也全来自南方?
服装鞋帽饰品来自南方厂家,这点没什么可“装外宾”的,锛凿斧刨这些木工工具要精细加工生产,来自南方也习惯了。可为什么木头木材也来自上海周边呢?要知道,紫檀、花梨、酸枝、鸡翅、金丝楠、香樟等名贵木材都是南方的木种,可如今装修或者盖房子搭建凉亭葡萄架,普通人哪儿用得起古代产出于南方大山里的金丝楠木。杨、柳、松、柏、榆、桦、椴,这些北方的树木出产多,价格便宜,才是现在打家具用得最多的木头。并且,平时干干粗活,立个杆子加个梁柱之类,用到的更是操作性强、木制疏松又最便宜的松木,什么红松白松樟子松,很多还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加工厂建在上海,物料运输比在北方一定高出了不少。并且生产于北方的木材一进空气潮湿的南方,木性上肯定得有变化。如果说南方也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离使用场景近,可北方的消费者同样也要使用啊。
然后我开始苦苦追寻原因,和店主们打探,这一探听,才发现开一家木材淘宝店大有讲究。讲究在哪儿呢?这得从淘宝店的起家说起,开一家淘宝店,不算很难,但是木料店就有点复杂了,几乎是个系统工程,从进料,到招揽顾客到售后,因为材质千万种,木性随着气候变化,批发过来靠眼力和市场判断力,零售又得了解顾客需求,善于和顾客沟通,木材店的经营远比售卖3C产品复杂得多。早年淘宝还没有这么旺的时候,有实力的木材商很少涉足淘宝,开店的都是些小买卖人,本小利薄,基本上都是从大厂批发来边角料,挑挑拣拣再卖出去,南方人细心、勤劳和精明的性格,成就了一批淘宝店的崛起。
《鸡毛飞上天》剧照
过去到木材市场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个现象,怎么几乎所有的店主都操一样的口音,确切地说是福建话。那时候,随便走进一家经营木材的商铺,你会发现店主十有八九是福建莆田或仙游人。靠着同乡间的互帮互助、家族间的骨肉之情,据说“莆仙军团”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的木材市场。难怪有些福建人这么调侃自己,“福建本地人比在外地的福建人差多了”。南方人靠乡谊抱团做生意走向共同富裕的事情当然不止于木材市场,大生意方面,莆田系开医院开到了全国,这个典型不大光彩。而这些年为我们奔走送快递的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等“四通一达”,再加上汇通、天天等叫得出姓名的快递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家:浙江桐庐县的夏塘村。这几家撑起中国民营快递业半壁江山的公司,几乎都发源于同一家人。
最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浙江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统计师王美福称,11个浙江人里就有1个老板,金华老板最多,100个人中有16个老板。这也是浙江人的民风使然,那里有着独特的商人文化,人人喜当老板乐于被人称作老板,“宁当鸡头不当凤尾”,饭馆里吃饭、街头买菜都会以老板相称。
有人将浙江的经济人行为归结为四种基因:一是重利,重视物质利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利”;二是务实,不说空话,讲求实效;三是勤奋,大钱要赚,小钱也赚,穷的时候勤奋,富的时候更勤奋;四是当家作主意识,人人都想当老板。别的地方强调充分就业,这里则是充分创业。实际上,这也正是亚当斯密所总结的“看不见的手”,人人为自己谋福利,进而增进了全社会的福祉。
江南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富庶之地,这当然离不开当地人的聪明才智和辛苦劳作。相对于浙江,长三角一带人民崇文重教,教育水平高,劳动力因此有着高素质。外商之所以在苏州投资了大量工厂,就是因为这里劳动力素质高,守纪律,国际劳工组织对苏州工人的评价是:不刚烈、勤劳。
在南方,除了百姓给力,政府也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大力扶植民营经济。结果是,在这个各地经济发展都有点找不到北的时候,作为全国县域经济、乡镇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浙江的发展活力尽显,今年浙江GDP增长7.1%,增速高于全国(6.3%)0.8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四大省份中,浙江增速领跑。同期,山东只增长5.4%。并且,尽管浙江的GDP总量只有山东的67%,但浙江上半年一般预算收入却比山东多了600多亿元,其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3%,增速在四个经济大省中领跑,而同期山东仅为1.9%。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有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经济现象。人杰地灵的南方已经发展出了一个个分工完备、配套齐全的生产单元,其复杂程度已经非我前面讲到的木材批发零售可比,我们北方人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尤其是,当我看到连传统的榆木院落门都被中山的淘宝店承包了,心里真是一阵狂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