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管理,拼多多管理学案例分析

kaitaowang 280 0

拼多多管理,拼多多管理学案例分析-第1张图片-开淘网

  

HRTALK成长学院   

  

  
  

  

“6.18”期间,拼多多迎来股价大涨,总市值一度破了1000亿美元。成功晋级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之后的第四大中国互联网公司。   

  

  
  

  

与年初的股价对比,拼多多市值累计涨幅超过40%。若从去年6月算起,拼多多的股价涨幅达到197%,翻了近两倍。拼多多若能长期保持股价高于京东,则意味着自己坐上了中国电商的第二把交椅。   

  

拼多多,这个成立不到五年、上市不到两年的电商新秀,成为十足的黑马,背后必然离不开强大人才支撑,这家年轻的公司,到底是如何管理人才,设定薪酬机制的呢,今天为大家深扒。   

  

  
  

  

1、拼多多市值暴涨前为六千员工集体加薪   

  

  
  

  

2020年的开年,异常艰难。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为了渡过难关,不得不裁员,降薪。   

  

  
  

  

就连知名企业也逃不过,2月初,北京KTV“K歌之王”宣布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作为娱乐业的龙头企业,王思聪曾在此一晚消费250万,如今一场疫情,轰然倒塌,令人唏嘘。   

  

  
  

  

经此一疫,拼多多同样受到影响,但就算盈利受到冲击,也丝毫不影响黄峥作出将为公司接近6000名员工涨薪的决定。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3月11日,在公司的电话会议上,黄峥表示:“公司决定提高绝大多数团队成员的薪资,而不是要求他们承担因为疫情所致的短期财务影响。对于疫情期间付出更多努力的人,也将通过短期现金红利和长期股权激励,来嘉奖这些同行者对于公司价值观的坚持。”   

  

  
  

  

短短几句话,是对员工辛苦付出的认可和尊重,是鼓舞士气,驱动员工最实诚也最有效的做法。   

  

  
  

  

谈及黄峥,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说过这样一段话:“创始人的认知水平,才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边界。”   

  

  
  

  

深以为然。   

  

  
  

  

老板的认知高度,决定公司的天花板在哪里。这一点也能够从黄峥对待员工的态度和做法中了解一二。   

  

  
  

  

尽力保证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失,绝不将因疫情造成的亏损算到员工头上。与那些疫情期间,不愿意付给员工全薪的公司相比,拼多多此举背后的意义,远远没有涨薪那么简单。   

  

  
  

  

他深知员工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高度认同公司价值观,把工作当成事业的员工,更是资产中的优质股。   

  

  
  

  

黄峥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老板,在工作中,更愿意相信员工的能力,舍得给员工做决策的权利。拼多多员工就曾透露,他基本不管业务,也很少开会。   

  

  
  

  

提及涨薪之余,黄峥还说:“公司诸多年轻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一马当先,这些年轻人将成为组织未来的重要领导者。”   

  

  
  

  

据了解,拼多多目前员工超6000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   

  

  
  

  

一家以员工为本的公司,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迟早的事情。拼多多也用结果证明了自己。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三年之后,以市值240亿美元成功上市。毫无疑问,公司迅猛发展的背后,站着这群年轻有担当的员工。   

  

  
  

  

“本分”是拼多多的价值观,保证付出的员工一定会有回报,是黄峥坚持的“本分”之一。   

  

  
  

  

实际上,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给员工涨工资。去年下半年,就有员工就曾爆料拼多多涨薪,而且幅度相当可观。可以说,作为一名拼多多的员工是相当幸福的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拼多多的漂亮业绩之上。   

  

  
  

  

2、待遇、文化、加班……   

  

  
  

  

在知乎上,关于“拼多多的员工觉得这家公司怎么样?”的话题吸引了2000多万次浏览。   

  

  
  

  

知乎关于拼多多的提问   

  

  
  

  

在留言区,讨论的最多的仍然是这家公司的加班制度,不少员工或者家属表达了对上下班时间的不满:   

  

  
  

  

@匿名用户:周日上班,一周6天班。公司所有的3天长假被砍成2天。11:00am上班,10:00pm之后才陆续有人走,基本下班高峰期是11:00pm。有一天,我看了一下通讯录,10:00pm的时候,公司员工在线率接近90%。   

  

  
  

  

@哒哒璐:男票今年初去了拼多多,他入职之后,我们就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一二点回家,星期日也要上班,只有周六能休息,不过这一天大多也都睡过去了。   

  

  
  

  

@匿名用户:太!忙!公司11/8的上下班时间太奇葩了,很容易形成吸血鬼作息恶性循环。加班多假期少,用人还是比较狠的。   

  

  
  

  

但也有一些网友表达了拼多多的薪资待遇是很大的吸引点,比如知乎网友@哒哒璐还表示,她和男友都处于刚毕业打拼期,拼多多的薪水和福利确实不错,为了她们的未来,可以接受男友的高强度加班。   

  

  
  

  

有位阿里的员工也表示,阿里的加班时长也很久,既然都累,不如去薪资更高的,比如拼多多。   

  

  
  

  

  

  

  
  

  

  

  

  
  

  

3、平均薪酬3w+远高于同行业   

  

  
  

  

按照知乎上拼多多员工的说法,应届毕业生可以拿到比腾讯阿里高30%的薪资,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普遍薪资水平高出业内30%~50%以上。福利方面,拼多多不仅包吃,而且还为应届生和男生,免费提供1年的住宿。   

  

  
  

  

根据某APP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员工平均月薪超过30K,达到了惊人的31460元/月,高出行业均值1.6倍。   

  

  
  

  

月薪在40K以上的人数占比超过30%,平均10个员工中,就有3个月薪在4W以上。   

  

  
  

  

拼多多薪资   

  

  
  

  

除了高薪,还有一些网友在知乎表达了在拼多多工作,吸引他们的地方:   

  

  
  

  

1、公司有很多产品、技术大牛:   

  

  
  

  

知乎网友:“团队里有很多博士、世界500强、谷歌、微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技术大牛和产品大神。单纯从工作而言,产品部老大,技术部老大,都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产品部的各位小伙伴,能力各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对比我之前接触的一些产品经理,整个产品思维还是很高的,甚至很多我之前遇到过的专业难点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多的解释。“   

  

  
  

  

  

  

  
  

  

2、组织架构扁平化,没有大公司病   

  

  
  

  

公司内部管理相对扁平化,没有层级之分。全部高管,都没有办公室,和员工一起办公。   

  

  
  

  

黄峥是Google早期的员工,他的逻辑严谨,注重细节,很多重要部门新人入职,都会亲自面试。   

  

  
  

  

在他的带动下,拼多多内部氛围很开放活跃,大家说话都直奔主题,谁都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质疑,号召大家一起头脑风暴。   

  

  
  

  

针对外界一直对拼多多“发展过快,缺乏公司文化”的质疑,公司内部也在反思和改善,去年10日,拼多多在三周年庆典上,推出了全新品牌TVC——《谢谢每一个拼过的你》,以期给公众带来全新的公司形象:   

  

  
  

  

3、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在拼多多,经常能看到90后的VP出没。针对员工一年2次的考核,让业绩好的年轻人,薪水和个人能力一起快速上涨。   

  

  
  

  

也有员工对拼多多表达感恩:“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哪个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会去双非学校招毕业生?作为一名双非学校的毕业生,我很感激拼多多,给了我去大型企业的机会。”   

  

  
  

  

⊥14
13⊥   

  

创始人黄峥谈学生时代与职场   

  

  
  

  

“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黄峥的这个观点,自己就是现身说法。   

  

  
  

  

中学和大学是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时期,而第一份工作是商业观建立的时期,如今的黄峥正是受益于这两段经历,关于择业思考,以下是拼多多创始人的建议:   

  

  
  

  

1、眼界和思考方式   

  

  
  

  

12岁到18岁,黄峥度过了和一般人的学生时代不一样的6年。杭州外国语学校虽然看名字像是学外语的,但实际更多指的是在教学上的国际化。杭外的特点是六年一贯制,保送大学比例高。这意味着其受高考的影响很小,教学上可以自由发挥。此外,黄峥杭外160多位同学中,有不少是富二代。   

  

  
  

  

在黄峥的记忆中,好些节课在看美国大片(1992年-1998年),较早地接受开放的文化,给黄峥在思想和眼界上带来了更早的启蒙。   

  

  
  

  

和杭外的同学们互相影响,让黄峥形成了和其他中学的人不太一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黄峥对当时的评价是,“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比例更大,比其他同龄人要更为liberal(自由主义)一些。”   

  

  
  

  

黄峥的大学是在浙江大学混合班,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享有非常好的资源、机会和自由度。大一的时候(1999年)黄峥入选入了MeltonFoundation(梅尔顿基金会),浙大的混合班是MeltonFoundation在中国唯一选拔成员的一个地方,每个地区每年5个人,另外的四个地方是印度,东德,智利和美国的黑人地区。   

  

  
  

  

入选后黄峥得到一台电脑和全年的免费上网,这给了其机会可以和其他地区的同龄人用邮件建立联系,更加方便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思想和文化。成员之间每年飞到一个成员国,呆在一起10天左右开年会,讨论和玩。   

  

  
  

  

这样每年一次的聚会,让黄峥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的起居习惯。也是在这时,黄峥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出发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是其之前完全不知道、也很难想象的。   

  

  
  

  

所以,无论何时,请不要放弃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的人,通过交流你也会得到一些新的收获,这些收获会刷新你的认知。   

  

  
  

  

2、错位竞争   

  

  
  

  

这种认知的延伸,是让黄峥意识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圈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并成为黄峥延续至今的一种思考方式。   

  

  
  

  

黄峥依然清晰记着罗素《幸福之路》中一个观点,“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主流。在当时英国的罗素看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比拼财富。而在英国有贵族阶层的时候,贵族阶层的比的更多的是非财富的东西,如艺术。”   

  

  
  

  

这可能是黄峥对下沉市场机会思考的源头。   

  

  
  

  

在上市后的采访中黄峥提到拼多多之所以在电商江湖中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在于:我们与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   

  

  
  

  

黄峥自认为自己的学生时代是非常幸运,甚至是有点特殊的。学生时代的经历,让黄峥有了3个深刻的认知:   

  

①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是非常优秀的。   

  

②田忌赛马,能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   

  

③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这个时候,黄峥才22岁。   

  

  
  

  

3、钱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钱是工具,不是目的”,这个认知也对黄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在学生时代就产生这样的认知,黄峥可能很快就泯然众人了,因为黄峥参加第一份工作后,很快就“暴富”了。   

  

  
  

  

黄峥到谷歌工作两个月后,谷歌上市,很多老员工一夜暴富,包括黄峥。“银行账户里的钱也瞬间多了很多,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瞬间有了太多的钱,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去寻找新的乐趣和事业,但是往往那些新的东西他其实不擅长也未必喜欢(开飞机未必行,搞望远镜搞不来,创业不适合做老板但又在了老板的位置上)。”   

  

  
  

  

在这些谷歌同事的身上,黄峥看到一夜暴富带来的副作用。“(他们)就这样林林总总耽误了好些年,耽误了最有可能做出更杰出成就的时光。”   

  

  
  

  

黄峥曾在微软实习,毕业之后听从其“人生导师”的建议,放弃了彼时已经建立起在全球操作系统垄断性地位的微软,而选择相对于微软还是一个“小公司”的谷歌。   

  

  
  

  

“因为当时我觉得我在微软能看到我十年后怎么样。”段永平也对其说到,“对你想要未来创业也是有好处的。去的话至少呆三年,因为一两年是没法真正进入重要的岗位真正了解这个公司的。"   

  

  
  

  

实际上,黄峥在谷歌真的只待了三年,甚至没有等到第四年股权全部兑现就离开谷歌创业,那一年,黄峥27岁。   

  

  
  

  

曾经被问及财富自由后再创业的目的是什么,黄峥的回答是“你做了一个东西别人觉得还有点牛逼,有点不一样,还能尊敬你一下。”而黄峥眼中的尊敬是独特,使得别人没法跟你等量齐观的比。   

  

  
  

  

黄峥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一直要我学先进,立志做个有用的人的。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生楷模、人生目标,甚至是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是非常早的。”   

  

  
  

  

所以也想给大家一个建议,选择一份工作最好是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钱重要,但绝对不是至关重要,因为你所付出的可能会超过你所能承担的,但是用长远的眼光去看,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END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