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互联网行业高速的发展节奏,移动开发者打开流量窗口、激活用户价值增长与变现的需求愈发强烈。同一价值链上,专业移动开发者服务提供商的市场需求也逐渐井喷,迎来长期高成长机遇。
11月23日,中国领先的移动开发者服务提供商——极光(NASDAQ:JG)公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延续多个季度以来的高增态势,极光在这一季度再创佳绩,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其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财务结构也更加健康。
(集团总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下面具体业务来看:
最大收入来源的开发者服务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收入6470万元,同比大增48%,占总收入的71.5%;环比方面,亦实现连续增长。进一步细分来看,
开篇已提到,移动开发者对流量获取、激活用户群体的需求愈发强烈。“极光联盟”的市场战略正基于此,其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流量接入运营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触达、应用内广告、视频流服务在内多种业务模式,提供庞大而有效的流用户群体,转而帮助开发者提升广告曝光量并驱动更高的收入。
同时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极光联盟”的赋能力得到市场检验,“高效流量获取媒介”的市场认知不断强化。即“极光联盟”的品牌力逐渐加强,开始提高其客户获取与转化的效率。
(极光开发者服务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行业应用业务而言,具体又包括行业洞察、金融风控及商业地理服务等细分业务,第三季度表现亦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
(极光行业应用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得益于清晰的商业化变现策略,以及纯SAAS属性,极光整体毛利率持续居于高位,这一季度为74.4%,达去年同期的1.6倍。至此,极光整体毛利率已连续3个季度达75%左右,展现长期高盈利能力。
(极光毛利率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财报还显示,极光第三季度毛利润为67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环比方面持平,相对稳定。
(极光毛利润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第三季度,
(极光总运营费用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同时,随着极光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持续凸显,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AdjustedEBITDA)指标继续改善。第三季度,这一指标为-1607万元,同比收窄27%,盈利能力也由此逐步显现。
(极光AdjustedEBITDA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基于纯SaaS业务转型完成,以及在应收账款催收方面的举措见效,极光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发生持续改善。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高效的应收账款运转可以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而降低坏账风险,保障企业能够加速业务发展和扩张。
同时,代表客户预付款的递延收入已连续6个季度超1.0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递延收入余额约为1.2亿元,创过去六个季度新高,均印证表明:极光转型纯SaaS业务后财务状况越来越良好。
另外,
落脚到实际运营,极光历来重视研发,以产品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季度,其继续强化了研发和产品创新。
先看财务数据。对标自身,上文已提到极光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5550万元,同比、环比均有上升,研发/收入占比则为61%;
(资料来源:2021Q3财报)
再看研发成效。
整体看下来,极光正基于自身及优质伙伴,深化与开发者之间的联系,并全链路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布局数据智能生态。
自身业务取得显著成效后,极光作为行业领军者、生态建设者,
三季度而言,极光受邀出席华为云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极光作为演讲嘉宾,分享极光在助力开发者、企业运营增长及解决方案等内容,并重点展示了极光全新一站式用户触达平台——极光UMS;极光携多项优秀、智能的开发者服务产品及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合规方面的成果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一众相关企业及领导关注。
此外,极光于10月再次携手中国信通院,通过举办数据安全培训研修班持续推动数据安全合规。由极光高级数据架构师旷东林担纲此次活动讲师,受到与会企业代表的一致好评,包与会企业具体包括网易、米哈游、华住集团、金山云、苏宁易购、蔚来汽车、安居客、虎牙等。
业务发展的不断向好,也逐渐引发资本市场的关注。
分类加总估值方式(SOTP)下,华兴资本看高极光的目标价至4.07美元,较其11月22日收盘价仍有约164%的潜在提升空间。
同业方面,容联云给出的同期收入指引增速为41-42%,而剔除并购企业收入贡献情况下,收入增速为34-35%,低于极光。声网给出的同期收入指引增速为22-23%;剔除并购企业收入贡献后,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13-14%。极光的全年收入增速相对强劲,在同业中再次名列前茅。
(资料来源:公司2021Q3财报;注:假设并购公司收入贡献以5%环比增速增长)
直到现在,极光蜕变为纯SaaS企业后的估值重建仍未完成。
采用两种估值方式,一是美国SaaS企业常用的市销率PS,二是适用于不同阶段SaaS企业、更为客观的测算市值/毛利倍数分别来看。
PS估值方式下,以11月22日市值计,
测算市值/毛利倍数估值方式下,同样以11月22日市值计,
(资料来源:Bloomberg)
(资料来源:Bloomberg)
前文对比可见,无论研发投入或是2021年全年收入指引,极光在行业均是名列前茅,而估值情况却垫底行业,发生了明显的“偏差”,价值也愈发显现。估值逻辑始终基于增长与盈利能力,极光的估值重建也大概率将虽迟但到。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