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陈骏 见习记者 杨书贞 实习生任杰
核心提示丨昔日由23个部门分别办理的35种证件,今日在河南完成统一。
8月1日下午,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大厅,郑州凯克天然贸易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代表领到首批“三十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开启了河南“三十五证合一”的时代。
据了解,在2016年10月实行“五证合一”基础上,我省将发改、公安、财政等17个部门的30个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这一张纸上,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这比国务院规定的“多证合一”改革时间提前了两个月,河南成为全国“多证合一”改革进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现场】
“三十五证合一”,让企业获得感更强
8月1日下午5点,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热闹非凡。我省“三十五证合一”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翁杰明,副省长戴柏华等出席了仪式。
“企业的获得感更强了!”从省领导手中接过首批营业执照的郑州凯克天然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永平告诉记者。他手中的营业执照功能很强大,涵盖了公安部、商务部、海关等6个部门的11项备案事项,涉及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电子商务企业认定、报关单位注册等功能,而这些他仅在一个服务大厅、一个窗口、提交了一次材料,2个工作日就办好了。
“以前办这个证照要六七个部门来回跑,办下来至少三个月。”谢永平说。“这对我们企业来说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也让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商机。今年‘双十一’,我们可以甩开膀子、决战商场了。”
河南洲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汉波高度评价此次改革:“这些备案事项一次性办完,涵盖面广,企业获得的市场机会更多了。”据了解,他的营业执照涵盖3个备案事项,之前至少要3个月办好的事如今3个工作日就解决了。
【名词】
35证变1证,企业有了“多功能身份证号”
从8月1日起,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的基础上,我省将发展改革部门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公安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备案等17个部门30个证照(详见表格)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被整合证照不再发放。
意见同时明确,“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互认和应用,对被整合证照涵盖的原有事项信息,各部门不得再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证明文件,要使“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的唯一“身份证”,要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说,“三十五证合一”整合对象均为信息登记、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一般性的登记和备案类涉企证照事项,暂不整合行政审批和许可性质的涉企证照事项,确保改革依法依规、于法有据。
【释疑】
“三十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怎么办?
那么,“三十五证合一”具体怎么办呢?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以前35项证照需要企业往返多个部门办理,现在改为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归集、一档管理”的“五个一”办理模式。今天起,企业只需填写一份表格、提交一套资料、向工商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工商部门3日内即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发照之日就一并办理了列入整合的35项登记、备案事项,不再需要向相关部门另行提交登记、备案材料。有的营业执照甚至可以当场办结。申请材料也精简至8页,17个部门通用。这大大减少了企业办证数量,降低了投资创业成本,让投资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钱,对鼓励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三十五证合一”以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河南)为依托,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企业信息被一次采集之后,由工商窗口通过平台传送给其他相关部门,实现各部门通用。相关部门在1至3个工作日内接收、认领信息,并做好信息在本系统的导入、整理、分配、应用工作,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由“群众来回跑”变成“数据网上行”。
马林青表示,此次改革积极推行“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互联网办理。已按照“五证合一”登记模式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不需要重新申请办理“三十五证合一”登记。2017年8月1日前已办理涉企证照事项的企业,原证照继续有效。
【影响】
“多证合一”让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今年3月,我省以开封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行“二十二证合一”改革。5月8日,李克强总理到开封考察时,点赞“二十二证合一”。同月,“二十二证合一”改革在河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全面启动。无论是整合证照的数量、信息化的先进程度,还是便利化的水平,我省的“三十五证合一”改革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了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的亮点品牌。
伴随着我省商事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河南市场活力也不断迸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新增市场主体51.98万个,同比增长9.5%,实有市场主体454.8万户,稳居全国第六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占比分别为6.9%、7.7%、85.4%。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巩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企业快速增长、集聚发展。
链接1:一图看懂“三十五证合一”
来源:大河客户端
现在时间是2021年11月21日13时2分8秒,这是《水淼·多功能批量排版》试用版本处理的文章。N3A73lFM4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