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绩不仅让比亚迪稳坐国产新能源汽车头把交椅,也实现了它对特斯拉的首次反超。
曾经谁都瞧不起的小牌子,如今摇身一变,扛起了国产新能源大旗,谁不说一句励志。
和比亚迪同样励志的是宁波两兄弟,他们竟然背靠比亚迪,把电池边角料卖到全球,创造了市值近300亿的市场神话。
01:科达利,兄弟俩创造的财富神线年,科达利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电池结构件生产企业。
当时国内众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好消息,科达利的名字占据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与之同样灿烂夺目的是励建立和励建矩两兄弟。
农村出生,农村长大,却靠着一腔热情闯出一片天,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市值接近300亿。
励建立和励建矩两兄弟出生于浙江宁波,和大多数农村娃一样,他们经济条件有限,认知也有限,没有考上大学,只能早早的辍学打工。
最开始两兄弟是去车间做最简单的操作工作,拿着差不多的工资,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放在人群里,没有人会多看他们两眼。
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外表并没有特别的两兄弟,后来竟然创造了很难来做比较的财富神话。
最初在厂子里打工攒下了一笔钱,兄弟俩决定南下寻找更多机会,他们在一家港资公司做模具设计。
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各类企业林立,他们的模具厂做的风风火火,连同两个兄弟的工资也水涨船高,就这样,他们攒下来2万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换做是其他人,或许会把这两笔钱小心翼翼地放好,用作以后结婚娶媳妇,可是两兄弟并没这么想。
在那个遍地就是都是机遇的时代里,他们不满足于做一名小小的工人,他们盼望也能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于是两兄弟一拍脑袋,决定从厂里辞职,出来单独做生意。
1996年,两兄弟创立了科达利,一个只有六个人的小公司,主做的还是模具设计。
创业初期,两兄弟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的本金并不高,连一台像样的设备都买不起,人员有限。
哪怕作为老板,他们俩也必须要身兼数职,到处跑项目,深夜了还待在厂里和工人们一起劳作。
这样一算下来,比在厂里打工累多了,可是两兄弟相信,累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现在正在创造的机遇,万一哪一天有机会摆在面前,他们就赚大了。
当时的比亚迪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电池制造商,他们大量招聘技术人员,攻克电池核心零部件问题,却把电池的边角料零件扔给了外包企业。
这个时候,励建立和励建矩两兄弟嗅到了商机,如果他们能够承接比亚迪的项目,并能做出国产化的零件,是不是就可以在减少相关成本的同时,打开销路呢?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整个科达利公司来说都是历史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一个问题。
如果把心思都转移到电池零部件问题上,那么从前他们在模具方面所做的努力就等于白费了。
从一个行业里重新起步,要比在老行业里稳扎稳打难的多,何况当时国内并没有先驱,没有技术参考,也没有绝对的成功保证,万一赔了,他们这几年的付出不都打水漂了吗?
和两兄弟一块创业的合伙人都劝他们不要这么冒险,可是成功的人往往就有着一腔冲劲,他们不怕苦不怕难,更不怕失败,他们了解风险的背后就是数之不尽的机遇。
两兄弟说干就干,带领公司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电池零件研发上,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做出成果来了。
其所研发的电池零件不仅比国外进口的便宜了1/3还要多,质量更是毋庸置疑。
他们从模具厂顺利转型,在业内混的风生水起,市值一路走高,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电池零件厂。
当时智能手机正在快速崛起,锂电池的需求量慢慢的升高,科达利有很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但兄弟俩并没有站在原有的成就上沾沾自喜。
随着比亚迪开始布局新能源,两兄弟也紧随其后,将一半的收入用来投资新能源电池零件。
现在来看,新能源是未来的科技新区,但是在当时基本上没有所有人能看好新能源,人们都觉得油车才是未来的主宰。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比亚迪和两兄弟有多么高瞻远瞩,自古以来,能成功的人都是敢想敢拼的,他们抓住了别人未曾看到的机会,才迎来了华丽逆袭。
现在比亚迪已经远超特斯拉,成为全世界销量第一的新能源车企,科达利以比亚迪做背书,在国内崛起,还把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
比亚迪、宁德时代、日本松下、韩国LG、特斯等世界级企业都纷纷来求合作,未来此公司的潜力无限。
这不禁让人感慨,当初兜里只有2万块钱的两兄弟,一腔孤勇投入市场,在一次又一次的风口中逐梦飞翔,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们的成功也许寥寥几句就可以概括,但其中的心酸没有人能够体会,都是两兄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白手起家从来不是一个神话,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有白手起家的传奇,学习别人成功的经历,或许我们也可成为茫茫时代里,一颗昂扬升起的新星。